①淀粉酸性氧化阶段工艺参数的确定
a.淀粉悬浊液浓度的确定 悬浊液浓度太大,淀粉分散不均匀,使得淀粉氧化降解效果不理想,所用氧化剂、引发剂含量必然增加,导致最终产品的黏度太大,并影响到产品的其它性能;悬浊液浓度太小则会影响生产效率,以30%~50%为宜,最好40%。
b.pH的确定 pH太大(大于6)不能进行反应,因为氯酸钠在碱性介质中不具有氧化作用;pH太小,过硫酸铵的引发作用受到限制,pH宜为1~4,最好为2.5。
c.氧化剂用量的确定 氧化剂用量太大,氧化过度会使黏度太低,粘接力下降;氧化剂用量太小,氧化不足,黏度太大,湿润性不好,粘接力也差,以2.O%~5.0%为宜,最好3.0%。
d.引发剂用量的确定 所选用的山薯淀粉蛋白质约为1.5%,试验中过硫酸铵的用量选择为山薯淀粉用量的2.0%。
e.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的确定 反应温度控制在55℃左右为宜,总反应时间约2.5h。
②氧化淀粉糊化阶段工艺参数的确定
a.糊化剂用量的确定 氢氧化钠是氧化淀粉的常用糊化剂,氢氧化钠用量过大,产品黏度降低,对被黏物腐蚀性增大,且易产生泡沫、易脱胶;氢氧化钠用量过小,则淀粉不能充分糊化。胶液黏性和流动性均降低,且不易贮存,以8%~10%为宜。
b.络合剂用量的确定 硼砂是氧化淀粉的常用络合剂,硼砂用量过多会使黏度过大,黏性变差,胶层变脆;而硼砂用量少了,则络合不够,粘接力差。试验表明,以2.O%~4.O%为宜。
c.水量的确定 水与淀粉比增大,出胶量高,成本降低,但黏度下降,流动性太大,干燥也慢,粘接困难。而水与淀粉比太小,淀粉胶流动性变差,粘接同样困难,水的用量以淀粉量的3~4倍为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