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人们对鞋子的要求越来越高,制鞋技术也在不断的改进,从而做到满足消费者的各种需求,其中制鞋用胶粘剂的选用与规格也是影响鞋子美观度、舒适度及“安全性”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,因此对制鞋用粘胶剂的性能与要求有:
1、外观外观包括胶粘剂的颜色、色泽度及有无沉淀、分层现象。
(1)、一般而言,胶粘剂的外观色泽愈浅、愈透明愈受欢迎;若色泽过深,将对浅色材质造成污染,从而影响鞋子的美观度。还有就是胶膜干燥后,色泽会随时间逐渐变深,若胶粘剂安定性不佳,色泽变深之速度较快。
(2)、通常万能胶色泽比接枝胶要深,接枝胶色泽又比PU胶深,也就是说制鞋用的胶粘剂大多选用的都是色泽较浅的PU胶。
2、粘度一般所指的粘度为液体在流动时所产生的阻力,也就是在涂刷时所产生的阻力,用某种单位表示出来的数字就是粘度,单位是CPS/25℃。
(1)、粘度高,流动性较差;粘度低,流动性较好。
(2)、粘度与固成份并无绝对的关系,固成份高的胶粘剂,粘度不一定就高。
(3)、粘度与一般操作上所称之的“涂刷性”亦无绝对关系,粘度高并不表示涂刷性一定就差,涂刷性与溶剂的挥发速度及涂刷工具之含胶量有较密切的关系。
(4)、不同粘度的胶粘剂最好使用不同涂刷工具,如较低粘度的胶粘剂,应使用含胶力较强,较为柔软的毛刷。
(5)、选择胶粘剂时,粘度为重要的考虑因素,对多孔材料,若使用的胶粘剂粘度太低,则大部分胶粘剂将渗入接着表面之下,此时就会产生欠胶现象,反之,若胶粘剂粘度太高的话,渗透力欠佳,且干燥速度较慢,若干燥时间不够,往往会影响粘接效果。
3、固成分固成分就是胶粘剂单位重量内所含溶质(不挥发物)之百分比。固成份=溶质/(溶质+溶剂)×100%(1)、胶粘剂的固成份影响其涂刷性,粘性维持时间(Tack time)、接着力等。
(2)、多孔性材料应选用固成份较高的胶粘剂,非多孔材料应选用固成份较低的胶粘剂。
4、操作性胶粘剂除了须具有良好粘接效果外,若具有良好的操作性,不但能增加上胶速度,且能保持粘接效果的稳定与成品外观。操作性良好的胶粘剂必须具备下列条件:
(1)、涂布容易——-增加上胶速度,并且胶膜厚度均匀。
(2)、搅拌容易——加入硬化剂后,容易搅拌均匀。
(3)、不会拉丝——刷子沾胶后或涂刷时不能有拉丝现象,以免胶丝沾到鞋面,影响鞋子外观。
(4)、不会滴胶——刷子沾胶后,若有滴胶现象,亦会污染鞋子,并使刷子的含胶量减小。
5、粘性维持时间胶粘剂涂于被粘着体的表面上,胶粘剂内的溶剂挥发掉后,形成不含溶剂的胶膜,这层胶膜仍保持粘性,此时贴合得到良好粘着的一段时间,叫做“粘性维持时间”,若此时间内不予贴合,过了这一时间再行贴合的话,即使加足够的压力,亦无法得到满意的粘接效果。
(1)、胶粘剂烘干后,贴合加压须把握在“粘性维持时间”内完成。
(2)、胶粘剂的结晶速度与粘性维持时间有关,结晶速度愈快,粘性维持时间就愈短。
(3)、粘性维持时间与胶膜厚度、固成份、上胶次数有关。
(4)、通常以万能胶的粘性维持时间最长,接枝胶其次,PU胶最短。
6、可使用时间胶粘剂使用前须加入适当的硬化剂,加入硬化剂之后,粘度先稍微降低,然后再渐渐升高,逐至无法涂刷使用,此一段时间即为可使用时间,一般是以粘度提高为原来粘度的两倍所经过的时间为“可使用时间”
(1)、可使用时间与胶粘剂种类、硬化剂种类、硬化剂添加量、温度、湿度等有关。
(2)、可使用时间较长的胶粘剂,“死胶”速度较慢,可以减小浪费,但若可使用时间太长,硬化速度较慢,影响初期粘接强度。
(3)、一般使用时,由于生产速度的不同,其要求的可使用时间亦不同,应以不使其仓促使用为原则,一般而言,在两小时以上,即己足够。
7、干燥胶粘剂涂上被粘着物后,须干燥至大部分溶剂挥发后贴合,才能产生优良的粘着效果,若胶膜内仍含有大量溶剂尚未干燥即行贴合的话,不但初期力较差,剩下的溶剂会影响结晶硬化,导致较差的后期力。
(1)、胶粘剂的干燥速度与溶剂种类、固成份、涂刷胶膜厚度等有关。
(2)、涂刷胶粘剂时,须求胶膜厚度的均匀,才能使胶膜均匀干燥。
(3)、干燥温度应求适当。温度太高,虽可缩短干燥时间,但会使胶粘剂的结晶破坏过度,须加长贴合前的冷却时间,否则初期力会较差,另外,亦可能导致PVC、TPR内增塑剂外移,情况严重影响粘着力,情况严重也会导致EVA变形;温度太低,低于50℃会使胶粘剂(特别是PU胶)无法产生热活化,没有适当的Tack(初粘)生成,而无法粘合。
(4)、空气中的温度应做适当的控制,并保持良好的通风情况,否则若温度太高的话,水蒸气会附着于胶膜上,造成白雾现象,影响粘着效果。
(5)、干燥箱内不管使用何种热源,应力求箱内各处温度均匀及热流的适度流通,箱内的加温及温度控制系统应做定期检查,并经常以留点温度计测量箱内的实际温度,及用表面温度计测鞋材的表面温度。